文/《新产经》林洁如
交通运输部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共享单车每天约有1000万人次使用。如此高频率、大面积的使用,离不开最初共享单车抢夺用户的“制胜法宝”——免费骑行。但近日,共享单车行业一改常态,“分秒必铢”的涨价形式让其再次成为公众焦点。在烧钱补贴的模式走到末路时,涨价是否成了解困共享单车行业“寒冬”的唯一方法?
为“可持续运营”涨价
《新产经》了解到,早在3月21日小蓝单车就宣布,在北京实行新计费规则,起步价从每30分钟1元上涨为每15分钟1元,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0.5元。随后摩拜单车宣布,从4月8日起调整计费规则,上涨幅度也与小蓝单车类似。继小蓝、摩拜之后,哈啰单车也宣布,4月15日起在北京地区施行新的计费规则,调整为每15分钟1元。
在这波涨价潮前,无论是哈啰单车、小蓝单车还是摩拜单车,计费标准都在2元/小时,但经历过涨价潮后,骑行费用将达到4元/小时,涨幅达到了100%。托管小蓝单车的滴滴出行回应称,新的计价规则是“为了可持续运营和产品服务体验”,摩拜方面则称调价是“为了实现健康、可持续运营,继续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
回顾近一年时间共享单车遭遇的行业“寒冬”,小蓝单车因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款项被滴滴出行托管;ofo小黄车深陷“押金门”苦苦挣扎;美团收购的摩拜单车亏损高达45.5亿元,占美团点评整体净亏损的一半多。互联网分析师罗超表示,“行业‘寒冬’到了,整个资本市场都开始冷淡,不能也不允许再烧钱了。企业不盈利就难以为继”。
中研普华研究员覃崇在接受《新产经》采访时指出,“由于竞争激烈以及之前的价格战,还要持续支出运营成本与维修费用,共享单车企业鲜有盈利。”共享经济带来的一大市场经济景观是烧钱抢夺市场,共享单车亦是。不仅初期大打价格战而且还不计成本大量买进和巨量投放单车,以此抢夺地盘。以共享单车目前巨大的投放量来看,每辆单车报废后的废金属量少,且价格便宜,回收市场需求不强,而且回仓维修的成本较高,造成大量报废的共享单车无人处理,既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又浪费了资源,还占用了城市空间,影响市容。
面对共享单车企业频频指出的“可持续运营”,在业内人士看来,当资本市场不再阔绰,共享单车这种商业模式也只能向用户要“钱”了。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韩美曾公开算过一笔账,“单车骑行一次,折旧0.6元,运营成本0.3元,如果单次骑行收入能超过1元,原则上就有利润。”如此看来,涨价对共享单车企业继续生存意义重大。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也表示,价格调整对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是必要的。行业想要发展,首先要保持财务的可持续性,适当调整收费价格,就是为了让财务的可持续性更好一些。
尽管企业为“可持续运营”选择了涨价,可为其买单的终究还是消费者。北京的公司职员王女士向《新产经》表示,“就目前共享单车的涨价,其实对于‘最后一公里’的刚需用户影响并不大,但如果是为了休闲出行,就要选择别的出行方式了。”对此,覃崇指出,共享单车在用户接受范围内涨价,是有利于共享单车企业的后续发展的。按目前的情况,随着报废单车的回收和减少,运营和回收成本压力会慢慢减轻,共享单车企业也会在此期间逐步涨价,试探用户的承受价格底线,确定可维持企业运行和盈利的价位,在此价位上进行轻微波动。运营哈啰单车的哈啰出行公关总监王帆也表示:“哈啰单车目前价格相对稳定,但未来随着经营策略调整也不排除会有涨价的可能。”
行业变局之道仍需摸索
在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看来,共享单车企业要想获得现金流,打价格战不是最好的选择,现在涨价只是回归市场本性,否则不可能有持续性。上海财经大学交通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冯苏苇表示:“共享经济新业态的出现,正在培养起消费者更为理性的消费思维,比如网约车的动态加价。共享单车涨价只是市场主体相互博弈、教育和再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这也意味着,共享单车整个行业正在回归商业理性,重新定位业务性质,并按市场规律出牌,让价格成为调节供需的有效手段。”
但是涨价真的可以改变当下行业的困顿局面吗?
首先,共享单车押金问题、乱停乱放、“僵尸单车”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行业。业内认为,行业关键还是要实现精细化运营,提高单车使用寿命,这不只是技术问题,也需要监管部门支持和用户素质提高。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包括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在内的交通运输新业态运营企业,原则上不得收取用户押金,确有必要收取的,运营企业不得挪用。此外还规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单个用户账号内的预付资金额度不得超过100元,且运营企业只能将用户预付资金用于其主营业务,不得用于不动产、股权、证券、债券等投资及其他借贷用途等。在押金方面,政策指引已逐渐清晰。
不仅如此,摩拜曾在去年年底公告表示,如果用户将单车骑出运营区域,在运营区域外关锁,将收取5元调度管理费,每位用户只拥有一次豁免机会。今年则进一步规定,针对私藏、破坏车辆,及不按规定使用共享单车等行为采取处罚措施。针对违规行为,将采取在一段时间内冻结对应账号等处罚措施,账号冻结期间用户不得用车。共享单车整体秩序明显好转。
覃崇还提出,应加强共享单车的防盗和追踪功能,为后续的可持续经营做好奠基;由于车辆回收缓慢,数量过多,或许之后还会有共享单车的所有权买卖的业务提供选择,以此加快过多的共享单车回收处理进度和减少维护成本;从未来发展来看,共享单车依然要更加有序,发展的重点是提升管理水平而非简单规模扩张。
其次,有专家指出,除了传统的租金收入、广告收入、跨界营销之外,共享单车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拓宽盈利的渠道,获得二次盈利的机会。据了解,哈啰自去年更名为综合型出行平台后,其由单车单一产品扩展到了网约车、共享助力车、景区车等,而目前哈啰单车已经在超过半数的城市实现盈利,新业务也在顺利进行中。
据哈啰出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哈啰出行的单车、打车、顺风车业务之间的协作效应明显,哈啰顺风车乘客中,骑过哈啰单车比例占到51.08%,同时,哈啰顺风车主骑过哈啰单车占比也达到43.63%。哈啰单车方面表示:过去共享单车模式依靠骑行产生的费用成为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未来可能需要从流量价值角度引申出综合服务产生价值,给企业创造更多样的营收模式。其实,目前各大单车企业都在探索新的盈利方式。摩拜单车与一些企业合作推出“宝箱车”,用户可以骑行收集贴纸兑换合作企业的产品;ofo小黄车也与一些企业推出信息流广告。
覃崇指出,经过几年的撇泡沫,企业应该从中看清行业情况,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战略统筹发展。避免业务过于单一,增加抗风险性。而且市场份额少的企业也可以考虑一下“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