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行业 > 食品 >
70年来舌尖上的那些“食”事儿 2019-10-15 14:57:22  来源:海峡消费报

从吃饱到吃好 从吃出花样到吃出健康

70年来舌尖上的那些“食”事儿

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70年,餐桌上的变化折射出每一个百姓家“舌尖”生活的变迁:国人在饮食上越来越讲究,不仅要新鲜,而且要有机。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餐桌也融入了便捷的移动浪潮。用手机寻找餐厅、购买食材、点餐点外卖已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

一部手机实现买菜订餐

时下,福州已进入秋天,但天气依然火热,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骑着电动车送外卖的小哥。

在路上跑的外卖小哥形成对比的是坐在办公楼里等着吃饭的上班一族。在福州一家公司上班的苏琳,午餐和下午茶基本都在各种外卖App间切换,连周末的买菜她都在手机上“下单”。

根据饿了么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每周至少吃一次外卖的福州用户群体增长了19.8%。

除了午餐和晚餐,福州非正餐时段下单吃外卖的习惯正在不断形成。2019年前7个月,福州早餐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46%,夜宵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4%,下午茶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0.6%。

“网络时代,获得食物的方式越来越方便,让主妇不用再奔波在买菜的路上。”除了过年大采购,苏琳已经一年没上超市购物了。

苏琳的婆婆说,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凭票供应的日子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回忆。市场上各种粮食、蔬菜、瓜果、肉类等食品、副食品供应越来越丰富,百姓的餐桌上也越来越多彩。

据统计,在互联网、物联网和物流配送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外卖餐饮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餐饮业运营效率,普通百姓在消费过程中更注重服务和体验。

从购物凭票到买遍全球

泰国的香米、马来西亚的泡面、意大利的橄榄油还有加拿大的西洋参。在朋友小西的厨房里,可以看到来自全球的各色美食。

“有了互联网,世界成了地球村,动动指头就能吃到全球美食。”看多了经常全球购的女儿,她的妈妈叶阿姨也成了全球物色美食的达人。

“家里的餐桌,有时候就像世界地图,一块三文鱼,来自遥远的挪威;一罐啤酒,来自德国;前段时间孩子还给我买了一箱美国的车厘子。”

叶阿姨回忆起小时候,在计划经济很长一段岁月里,家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证。那时,居民们购买粮油,都用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并到专门定点门市部排队购买。由于食品、物资缺乏,供应时间仅有几天,每逢年关岁末或节假日,街道上到处可见排着长队购物的人群。这样的场景,如今早已时过境迁,一部手机,全球美食皆可轻松购入。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达到616.5亿美元,20年来增长了15.2倍,中国已成为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

叶阿姨感慨,以往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如今成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

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前不久,国内知名公益组织——中国绿色发展促进会下属的良食基金会在福州举办了一场“好好吃饭”的公益活动,提倡人们关注健康,好好吃饭。

随着经济的进步,吃饱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了,吃好并且吃得健康成为更高的期望。“就担心吃出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症来。”叶阿姨说,她最爱看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此外,她特别喜欢在家做饭,如何为家人准备健康又美味的三餐成为叶阿姨和朋友常常讨论的话题。

“总结起来,就是尽量吃当地当季的新鲜果蔬。”如今,叶阿姨家的餐桌上,菜式多样、荤素均衡,各色有机粮食蔬菜和时令瓜果成为日常标配。吃得安全健康成为一家人的饮食理念。

(记者 朱美芳)

相关阅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