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闽南大戏院八周年庆典暨城市开放日在厦门隆重举行,庆典活动在闽南大戏院梦想童声合唱团携手泉州大剧院青少年合唱团学员们带来的一曲《梦的地图》中拉开序幕。
当天下午,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沁先生,特房房股公司总经理、特房海湾公司副总经理张艳艳女士,招商银行厦门分行行长助理王健男先生,厦门歌舞剧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马列先生,闽南大戏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兼泉州大剧院总经理罗艳女士,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婷婷女士,厦门沧江剧院总经理金炜楠先生,泉州大剧院常务副总经理万志勇先生,闽南大戏院副总经理李媛女士等领导、嘉宾、剧院会员等各界人士出席活动。现场吸引到全国主流媒体如新华社、中新社、央广新闻、厦门网、《厦门日报》《海西晨报》等进行重点报道,i听厦门广播全媒体同步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3.6万。
闽南大戏院"首位驻院青年艺术家"现场揭晓
活动现场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闽南大戏院总经理罗艳女士为艺术家黄蒙拉颁发"首位驻院青年艺术家"荣誉证书,这是剧院运营八周年来首位驻院艺术家,闽南大戏院特别准备了由厦门民间衍纸艺术家陈宝珍手工制作的小提琴衍纸艺术品赠予艺术家,同时黄蒙拉先生也向闽南大戏院赠送了9张亲笔签名的专辑。闽南大戏院总经理罗艳女士表示:2021年,闽南大戏院将邀请蒙拉和他的朋友们共同发起厦门首届青年国际艺术周的多场演出及大师课系列艺术活动,同时也将在文创艺术衍生品上做深度联名互动,打造剧院首个以艺术家命名的橱窗空间。让观众能够由此领略到艺术家的艺术创想和个人风采。
黄蒙拉曾荣获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同时还一举囊获"帕格尼尼随想曲演奏奖"、"纪念马里奥罗明内里奖"。他十分注重创新与传承,倾心于尝试并始终探索小提琴上的更多可能,在国内首度开创了用"弦乐四重奏"替代传统的"交响乐团"以"协奏的名义"合作小提琴协奏曲的全新形式,被誉为"东方帕格尼尼" 。作为对闽南大戏院八周年庆典的献礼,黄蒙拉还现场演奏了帕格尼尼高难度的《磨坊女主题变奏曲》,一展"东方帕格尼尼"之风采。
名家齐聚"剧院与城市"主题文化交流论坛
新冠疫情对演出行业带来的冲击之大、影响之广以及产生的连带效应堪称前所未有,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演出从业者对自身生存方式以及艺术未来走向的思考之深刻、感悟之真切同样前所未有。此次庆典现场,闽南大戏院邀请被誉为"东方帕格尼尼"的著名小提琴家黄蒙拉、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舒华和厦门爱乐乐团团长方翊共同参与到"剧院与城市"主题文化交流论坛的分享中,三位嘉宾从各自领域出发,以多维视角深入探讨疫情环境下剧院对城市和大众的意义,一个个鲜明的观点与思想的火花交织碰撞,精彩的发言令在场所有人都获益匪浅。
作为一名演奏家,黄蒙拉认为,尽管疫情导致了经济生活的放缓,但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文化生活的回潮;中国疫情的稳定向好对于国内艺术家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而剧院的存在使大众有了一个了解艺术家的窗口,他期待剧院运用更加丰富的线上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他还表示:每次来到厦门,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无论是这里的环境还是温度,都非常舒适。这些年通过与"闽南艺术金三角"-闽南大戏院、厦门沧江剧院、泉州大剧院的合作互动,有机会把很多新的项目、想法和音乐带给大家,非常感谢厦门对于他的支持。明年,他也将携手国际顶尖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带来浓郁、热情的西班牙南美风情音乐会《弦舞》。
厦门爱乐乐团团长方翊肯定了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属性在疫情期间起到的抚慰心灵的积极作用,并回顾了闽南大戏院与厦门爱乐乐团合作的历史,表示闽南大戏院为厦门爱乐乐团提供了展示实力与讲好厦门故事的平台。未来,双方还将在音乐教育和普及上进行更多策划与构思,继续谱写艺术佳话。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舒华盛赞闽南大戏院的出现让厦门的高雅音乐生活变为可能,这些年,闽南大戏院通过引进与国际接轨的一流音乐会,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文明的高度。他强调真正的艺术只有在现场才可以鲜活地呈现,而一座城市的中心就是剧院,剧院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
活动现场,曾获第24届中国戏剧小梅花金奖、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的张梓涵以一曲高甲戏《许仙说谢》惊艳全场;厦门金莲陞高甲剧团带来了高甲戏《公子游》。庆典在凡音造·鼓道会馆演员表演的二十四节令鼓《鼓动未来》中进入尾声,铿锵的鼓声振奋着人心,明快的节奏也开启了新春的无限活力。在激昂的鼓乐中,我们以更有力和饱满的精神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庆典结束后,领导和嘉宾们参观了闽南大戏院八周年主题展览,此次展览涵盖了历年经典演出剧目、艺术家手模展示、两岸文化艺术深度交流及合作历程、八年荣光时刻以及2021闽南大戏院九周年系列公益演出等几大板块。剧院资深会员林小姐表示:八周年主题展览非常全面、立体的展示了剧院开幕以来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和蜕变,丰富多彩的高水平演出和活动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使闽南大戏院成为厦门这座海滨城市新的文化骄傲。
剧院是国内外艺术家登台献艺、进行文化交流的展示平台,也是观众欣赏高雅艺术的窗口,同时还是城市普及艺术文化、感知艺术理念与国际艺术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文化地标。自2012年12月30日开业以来,闽南大戏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肩负起城市艺文传播领域中的引导责任,填补了厦门高端演出市场多项空白,成为了厦门乃至闽南地区演出行业发展状态的代表。
以艺抗"疫",争当排头兵,率先重启鹭岛艺术生活
2020年初,骤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演出行业遭遇了空前的挑战,国内各类演出活动按下暂停键。面对新形势,闽南大戏院第一时间响应国家针对疫情防控的要求,成立应急措施解决小组,并及时关闭剧场,调整全年演出规划,采用线上、电话形式进行退票。同时邀请到厦门曙光救援队进行剧院内部消杀,每日进行剧场内外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对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动员剧院全体员工共同抗"疫"。
等待复演的日子里,闽南大戏院始终坚持多方探索,积极开拓剧院运营空间,打造艺术云普及线上直播,筹划艺术家分享线上视频栏目,努力拓展多种艺术呈现形式,并通过剧院微信公众号及剧院艺术分享群、会员粉丝群、剧场服务群等多个渠道推送系列文章,以艺术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为防疫宣传贡献闽南大戏院的"文艺力量"。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文化演出行业逐渐破冰回暖,闽南大戏院积极投入到复演的筹备当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于7月22-27日率先开放剧场,上演2020年鹭岛首部话剧——东野圭吾悬疑舞台剧《虚无的十字架》,为沉寂已久的厦门艺文界注入一针"强心剂",也标志着厦门的演出市场从因疫情而长期被动停摆的状态,转向了主动复苏的态势。
8月初,闽南大戏院更倾力引进了国内首部谍战题材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连演四场火爆奏响厦门演艺行业复苏序曲。该剧开票首日仅12小时便创下50万票房新高,在演出场所严控30%上座率的前提下,闽南大戏院依旧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市场成绩单。
(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为了更好地唤醒鹭岛艺术生活,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前,闽南大戏院举办了一场名为"夜空中最亮的心"的建设爱心厦门剧院公益开放日活动,为市民献上一场精彩的"夏夜音乐会",通过缤纷多彩的活动消除观众对剧院的陌生感,重建市民回归剧场的信心。作为疫情后复工的首次公开亮相,闽南大戏院主办的"夜空中最亮的心"建设爱心厦门剧院公益开放日活动不仅为由视障者组成的"逆光乐队"、闽南大戏院梦想童声合唱团以及厦门来疯喜剧脱口秀提供了舞台,更借此联合香巴拉公益机构举行"爱在一起·筑梦未来"公益活动,帮助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百名学子圆读书之梦。
开拓剧院公益文化之路,扶持推广福建本土院团与艺术精品
八年间,闽南大戏院始终致力于投身公益事业,积极响应国务院关注民生、热心公益的号召,贯彻厦门市委、市政府建设"爱心厦门"的倡导,努力打造亲民、为民、惠民的艺术殿堂,推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2020年国庆期间,闽南大戏院联合《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西晨报》等多平台发起"致敬最美逆行者"活动,为医护人员、消防人员、记者、军人等特殊职业者免费派发温情话剧《热干面之味》演出门票300张,显示了剧院作为社会文化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回馈给社会的责任担当。
除了每年引进国内外优秀演出剧目、举办各类艺术教育普及活动,闽南大戏院还通过为本地演出团体提供展演平台等方式,扶持本地文化精品,打造具有综合特色的文化演出阵地。
早在2013年,闽南大戏院就已促成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与厦门艺术学校共同打造的大型闽南风情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国内巡演之路;此后,闽南大戏院更助力厦门爱乐乐团与卡雷拉斯、莎拉·布莱曼、格鲁贝洛娃等国际级音乐大师成功合作,并于2015年将厦门爱乐乐团的《中外经典电影怀旧金曲音乐会》输送至同属"中演院线"旗下的广州大剧院与上海大宁剧院,广受好评;同时,闽南大戏院也与厦门歌舞剧院开展广泛的合作,帮助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打造专业品牌形象,从音乐话剧《雁叫长空》,到郑小瑛领衔制作的歌剧《茶花女》(中文版)表演音乐会,再到名家荟萃的《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闽南大戏院联袂厦门歌舞剧院开创了共谋发展的双赢局面。
(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与《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诸位艺术名家同台)
未来,闽南大戏院还将继续与本土剧团、文艺演出团体合作,进一步扶助本土原创文艺精品剧目,为本地优秀演出团体提供展演平台,并让更多本地文化精品"走出去",擦亮闽南乃至福建的文化名片。
立足闽南,情牵台海,搭建两岸青年交流新平台
闽南大戏院作为 "中演院线"布局福建的主力剧场,对于推动两岸文化的深度交流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自开业起,闽南大戏院持续引进包括云门舞集、明华园、果陀剧场、朱宗庆打击乐团、优人神鼓、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等大量台湾舞台艺术精品,深受民众喜爱。同时,剧院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了一年一度的"两岸艺术节",囊括了优质剧目引进、两岸艺术家与剧院运营者的高端对话及两岸文艺市集等丰富的两岸交流项目,成为两岸文化互动的重要平台。2019年,闽南大戏院更是大胆突破常规,独创"两岸艺术跨界扶青计划",将艺术触角延伸至展览、时尚等领域,助力两岸青年艺术家"破壳",从而使更多人关注到当代青年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和创作理念。
(2019年两岸艺术节"两岸跨界扶青计划"时尚T台秀《双声共振》)
2021年,闽南大戏院将继续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好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的区位优势,打造更多两岸交流新平台,计划承办"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增进两岸同胞沟通与亲情、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
首创国内"双城剧院文化艺术之旅",高端引领文化消费升级
2020年6月30日,闽南大戏院联合"中演院线"旗下的厦门沧江剧院、泉州大剧院缔造"闽南艺术金三角"合作战略,融合三家剧院的共有资源,优势互补,联动海峡两岸,共建"海丝文化矩阵",实现区域文化互动共享。
同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在闽南大戏院的首倡下,"闽南艺术金三角"合力推出新项目—— "打卡'金砖''金鸡'文艺晚会举办地——厦漳泉文化艺术深度体验之旅"。该项目以"剧院+旅游"的新模式,在吸引游客打卡闽南三地著名景点的同时,带动游客走进剧场观演,通过厦漳泉三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拉动文化消费、丰富市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培育壮大演艺新产业业态,从而助推闽南地区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型。
"厦漳泉文化艺术深度体验之旅"既是"闽南艺术金三角"打破常规、大胆"跨界"的新尝试,也是三家剧院增强品牌效应与观众黏合度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剧场日常运营将进一步与延长客留时间、带动文化旅游消费相结合,通过丰富内容供给、盘活既有资源,推动闽南地区的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引领厦漳泉文化消费新升级。
推动城市文明进步,共建艺术家与观众的温馨家园
2020年,闽南大戏院引进的东野圭吾悬疑舞台剧《虚无的十字架》、《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美杰三重奏与未来之星音乐会》、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天鹅湖》等剧目获得中骏集团、国贸控股、联发地产、特房集团等大型企业的独家冠名;同年11月,闽南大戏院成功完成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者表彰仪式等主体活动的服务和保障工作。躬耕鹭岛八载,闽南大戏院在坚持以全球视野发掘优秀文艺作品的同时,也承担着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
厦门是一座音乐之城,2021年,闽南大戏院将引进更为丰富的音乐会与音乐剧演出,如霍尊&宋思衡音乐疫情日记音乐会、黄蒙拉&杨雪霏音乐会《弦舞》、陈萨钢琴独奏音乐会、莫漠与童彤大提琴与钢琴法国作品音乐会等;音乐剧《春之觉醒》写青春之殇,演绎一场诗意的美学风暴,《贝多芬》则将"乐圣"贝多芬的传奇一生搬上舞台,写就梦想照进现实的绮丽故事。一大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剧目,如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老生常谈——王珮瑜京剧清音会》等也将陆续亮相,与厦门观众共享国粹所带来的精神财富。
话剧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在厦门本不具备深厚的土壤,经过八年的培育与厚植,闽南大戏院已然拉近了话剧与厦门市民的距离,让这项相对小众的艺术逐渐走向大众。2021年,观众们将在闽南大戏院欣赏到邹静之编剧 x 张国立导演 x 张铁林领衔主演的话剧《我爱桃花》、周一围主演的话剧《枕头人》、以先锋著称的孟京辉导演的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而由陈佩斯导演并主演的爆款口碑话剧《戏台》也将再度回归。
(开年大戏《我爱桃花》)
八年来,闽南大戏院经历了由"文化景观"到"精神堡垒"的角色蜕变,实现了由"文化传播"到"文化创造"的历史性突破,既扮演着厦门演出舞台的"晴雨表",也担当着厦门文化事业的"风向标",完成了由舞台艺术展示到多元文化跨界融合的新飞跃。
经历了特殊的2020年,闽南大戏院感恩并珍惜来之不易的重启,疫情期间的守望相助,加深的是剧院与艺术家、演出院团和厦门观众之间患难与共的情谊。闽南大戏院不仅是高雅的艺术殿堂,更是艺术团体与广大观众温馨的精神家园。
新的一年,闽南大戏院将继续砥砺前行,全方位打造闽南之春演出季、厦门国际儿童艺术节、两岸艺术节、新年演出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引领城市文化发展制高点,为福建的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傅子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