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书|侗听声景艺术项目主海报
侗族人说:“饭养身,歌养心。”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的声音,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藏。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带着“何谓传承,如何让古老的文明在当下被重新听见”的思考,艺文力联合小鹏汽车,邀请著名作曲、音乐制作人、「寻谣计划」发起人小河(原名何国锋),艺术家、策展人、多彩贵州原生态推广大使ALEI共同参与为期一周的在地采风及音乐创作,并联合贵州新民族乐队—金竹乐团及黔东南侗寨芦笙队、宰荡侗族大歌歌队于6月29日开展线上音乐直播。
宰荡侗族大歌歌队
6月21日至6月28日的在地采风项目中,艺文力邀请音乐制作人小河及艺术家ALEI及小鹏汽车公益志愿者一同前往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大利侗寨、宰荡侗寨及加宜苗寨进行采风创作,艺术家利用现代的声音采集技术进行村寨的走访和田野调查,从自然声景、人文声景、声音叙述 “侗歌法庭”三种视角出发,结合在地的自然、历史背景 ,创作黔东南的声音艺术作品。
村寨采风现场
音乐人小河与宰荡侗寨牛腿琴演奏者交流
音乐人小河、艺术家ALEI采访国家级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胡官美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艺文力长期坚持追问与探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在当下价值,持续进行多元文化的探索和可持续文化的实践;而作为致力于探索未来智能出行生活方式的科技品牌,合作主办方小鹏汽车也同样热衷于对社会精神和人文思潮进行探索和尝试,并邀请跨行业、跨内容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的融合与交流。
此次项目,是双方基于对公共艺术和多元文化可持续的深度关注共同发起的跨界合作。「大地之书 | 侗听声景艺术项目」聚焦非遗传承,以期鼓励人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关注社会公益和可持续发展。挖掘发扬民族文化和力量,承担起构建人文精神与传统艺术精神的时代使命。
壮美的侗寨自然风光
村寨人文声景
音乐人小河在村寨中寻蝉
黔东南完整且相对闭塞的自然人文环境不仅造就了当地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态度,也成为侗族大歌的灵感来源和发扬传承的摇篮。进入加宜苗寨进行自然声音的采集过程中,音乐人小河说:“当身处城市的时候,我们离土地很远,甚至忘记了和土地的关系,当我们真正身临其境,感受到风、听到蛙鸣、以所有感官的混合融入环境。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美妙的关系,互不打扰却又相互依托,在漫长的时间里,予生命以完整。”
自然声景采集现场
在人文声景采风的过程中,采风嘉宾与大利侗寨歌者杨正仙、牛腿琴传承人杨爷爷、宰荡侗寨芦笙队、宰荡彩虹歌队的相遇极为动人。尽管无法用侗语沟通,但音乐人传递的声音、曲调和情感却是共通的,来自山林深处未经雕琢的古朴歌声为采风嘉宾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与当地村民的即兴合奏,证实了音乐并无语言地域的限制,也让本次采风之行充满了新鲜的乐趣和声乐共鸣的感动。
音乐人小河与大利侗寨杨正仙歌者的即兴演唱
6月29日晚上19:30,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宰荡侗寨的精神性建筑——鼓楼旁,凝聚了世代文明的侗族大歌与音乐人的在地创作展演拉开了序幕。本次线上公益展演在微博平台、微信视频号及小鹏汽车APP 三个平台同步直播。
线上展演共分为侗听声景——声景采风纪录片、声笙共振、侗歌法庭三部分。上半部分在宰荡下寨的戏台上演,展演以一曲侗语歌《朋友朋友,我们是好朋友》开始;音乐人小河联合大利侗寨歌者杨正仙以及6位宰荡村寨“彩虹歌队”的小歌者共同合唱,稚嫩清亮的童音为展演奠定了温暖的基调。
音乐人小河与彩虹歌队共同演出
歌师杨正仙与彩虹歌队的小歌者
线上公益展演现场
来自新民族乐队——金竹乐团《藏在深山里的音符》和《回》两首乐曲的演奏则利用了村寨的农具和自制的本土乐器,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即兴音乐;点睛之笔——声笙共振邀请了来自宰荡侗寨的芦笙队与两组音乐人共同完成,电子音乐的编排与新民族音乐的加入赋予了传统、重复的芦笙旋律全新的视听享受。
线上公益展演现场
金竹乐团展演现场
金竹乐团(张天雷、春冬蝶 、嗨哥)及艺术家ALEI
宰荡侗寨芦笙队
下半部分的展演在宰荡上寨的鼓楼内进行,约百名身着传统侗族服饰的侗族大歌老中青三代歌队再次唱响了侗族大歌,以歌声倾诉衷肠,讲述道理,劝诫他人。合唱将展演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侗族大歌——拦路歌
宰荡侗族大歌歌队
宰荡侗族大歌歌队
据统计,本次线上直播共吸引超过29万人次观看,收获了近11万点赞量。在未来,艺文力将与小鹏汽车发起更多公共艺术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非遗传统文化,也期望让这些古老的声音传递得更久、更远,与更多质朴的情感共鸣和回响。
宰荡侗寨鼓楼外
音乐人与在地歌者的即兴演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